“说的”本来应该比“唱的”更好听

   记得小时候背课文,经常“唱着背”,即把文章套上会唱的歌的调子。这样背通常会比死背容易记住,而且不容易忘记。
   今天看到一本书,上面提到古时的拼音声调,除了现在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外,还有一个“去声”,也就是说音调不是四个而是五个(不含轻声)。
   突然想到,古时候音乐的声调不也正好是五个(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吗?为什么拼音声调和音乐声调都是五个呢?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?
   我不知道古人是先有的拼音声调还是先有的音乐声调。但无论哪一种先有,都隐约透出这么一种可能:他们原本是想将音乐和语言统一起来的:或许是想“唱着说”,或许是想“说着唱”。
   至于为什么“唱说”没有推广,估计是因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唱歌,五音不全的人不是少数;而会唱歌却不喜欢唱歌的人也不是没有。
   最终由于“基本是人就会说话,而是个人不一定会唱歌”,导致了当我“唱说”地给老师背时,却冤枉地被勒令“重背”了。

发表回复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