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话大王

记得在上小学时,我有一个很特别的绰号叫”说话大王”。这个名字可不是哪个调皮蛋给我取的,因为没人敢那样做,整个年级数我最调皮。但学生再牛也牛不过老师,每周的班会上都会选一次”说话大王”,非常荣幸,每次我都以绝对的优势力压竞争者卫冕。 我曾一度怀疑这是老师在故意想着法子整我,因为我觉得自己上课说话并不多,直到后来在同学的提醒下我才明白,我说话是不多,但声音很大,每句话都能让班上每个角落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。 在之后的若干年里,我的这个”说话大王”的头衔依然名至实归,甚至上课问同学借根笔,都能让远在讲台上的老师对我”刮目相……查看全文

“说的”本来应该比“唱的”更好听

   记得小时候背课文,经常“唱着背”,即把文章套上会唱的歌的调子。这样背通常会比死背容易记住,而且不容易忘记。   今天看到一本书,上面提到古时的拼音声调,除了现在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外,还有一个“去声”,也就是说音调不是四个而是五个(不含轻声)。   突然想到,古时候音乐的声调不也正好是五个(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吗?为什么拼音声调和音乐声调都是五个呢?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?   我不知道古人是先有的拼音声调还是先有的音乐声调。但无论哪一种先有,都隐约透出这么一种可能:他们原本是……查看全文